近日、随身携带的是一个32开本、181页的小册子,朱自清先生的《欧游杂记》。生活-读书-新知三联书店出版,新华书店发行,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,1983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(该书此处排版有误,1983年月5)印数21000,定价0.59元,扉页题字:叶圣陶(为一九三四年开明书店版封面题写),封面设计:宁成春,乳白与褐色色块组成几何图案,空白处有小图案点缀,纯朴典雅,加之32开本,181页,小巧而雅致,在案边,在床头,在候车的时候都可以随时阅读,颇得我的青睐。
书中所写内容是作者欧游之行的见闻,分为两部分,一是欧游杂记,记述意大利、瑞士、荷兰、德国、法国的五国之行,十二个地方,专记大陆上的游踪。二是伦敦杂记,在欧洲住了十一个月,其中在英国住了七个月,专写在英国的见闻。参考了克罗凯夫妇合著的《袖珍欧洲指南》、瓦德洛克书铺的《巴黎指南》、德莱斯登的官印指南、雷那西的美术史,何姆司的《艺术轨范》、裴歹克的《伦敦指南》,及凭自己的经验和记忆完成的杂记。
喜爱本书的理由:
(1)亲切。《欧游杂记》的第一篇文章是“威尼斯”,我刚阅读了几句,突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,再读下去,脑海中检索出中学课本里的印迹,“刚朵拉”、“圣马克堂”、“威尼斯的夜曲”......好熟悉、好亲切啊!对本书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。
(2)有关历史古迹的描写。我刚阅读完《建筑的故事》,书中有插图400幅,绝大部分是著名建筑的外景,有关历史古迹的内容,在欧游杂记中也有描写,但观察的角度各有特点。《建筑的故事》从建筑、绘画、雕塑等专业视角去介绍,《欧游杂记》则是游客的视角,描述历史古迹的外观与内部陈设和感受,这两种视角都是我所喜欢和需要的。
(3)挑战与趣味并存。
朱自清在1931年——1932年间游居欧洲十一个月,对于当时看到的景物、古迹之类在记述中有些字的音译与现代会有不同,阅读的时候,我特别想知道他说的人名、地名、古迹等究竟是现在所指的那一个,说实话,读的有点累,但是,很有趣,每当我能核实一处时,那种成就感,如同考古大发现,我喜欢这感觉!
例如:亚姆斯特丹——阿姆斯特丹
雅典巴昔农神殿——雅典帕特农神庙
哥林斯式石柱——科林斯柱式
巴比伦的以色他门——巴比伦的伊什达城门
密凯安杰罗——米开朗基罗
达文齐——达芬奇
拉飞尔——拉斐尔
佛罗伦司——佛罗伦萨
等等,还有好多,不再赘述。
(4)小巧便携,方便阅读。
2016.10.30于文草斋
![](http://simg.sinajs.cn/blog7style/images/special/1265.gif)